正值學雷鋒活動月,贛州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黨總支在“畜力牧心”特色品牌的引領下,將黨建工作與學院教育教學、社會服務深度融合。
3月22日,動物科學學院的黨員師生、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團員代表等27人來到南康區唐江鎮盧屋村童心港灣,開展“黨建引領·畜力牧心·共筑童夢”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活動以“五個一”工程(一次精神洗禮、一場科學啟蒙、一節藝術課堂、一次游戲創新、一份長期承諾)為抓手,旨在通過“黨建+服務三農”,將黨支部的關愛之手延伸至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為他們送去物質上的幫助,并通過互動學習、科學普及等形式激發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點亮他們心中的科學之光。
“雷鋒叔叔的棉襖為什么打了那么多補丁”“他攢下的津貼都去了哪里”……在動檢2414班樂晨同學繪聲繪色的講述中,孩子們聽得入神。當聽到雷鋒用省下的錢幫助素不相識的老奶奶時,10歲的留守兒童小琦主動分享:“上次同桌摔跤,我扶他去醫務室,原來這就是學雷鋒呀!”質樸的童言引發陣陣掌聲。
來自寵醫社、寵美社的張曼淇、羅清河兩位同學為小朋友們帶來了學院的特色動物展示,讓孩子們體驗當“小小飼養員”。“守宮的尾巴為什么能再生”“兔寶寶每天吃多少草料”……孩子們心中充滿了對小動物們的好奇心。通過近距離接觸和互動,孩子們對動物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一環節不僅展示了學院在畜牧類專業建設上的成就,也激發了孩子們對動物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
動物科學學院的學生們精心準備了舞蹈和歌曲表演,用青春活力為留守兒童帶去歡樂。這些才藝展示不僅展現了學生們的藝術才華,也是學院“黨建+人才培養”工程成果的直接體現,彰顯了動物科學學院“黨建+人才培養”工程在鑄魂育人中的引領作用。
此外,博士黨員教師晏敏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主題為“智能化養殖基地探秘”的農業知識科普講座。晏敏用生動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述了袁隆平爺爺“禾下乘涼夢”的奮斗歷程,也介紹了畜牧獸醫科學家張子儀的故事,同時還展示了動物科學學院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應用,不僅激發了孩子們探索動物科學奧秘的熱情和對科技創新的興趣,更啟迪了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最后,晏敏鼓勵孩子們向榜樣看齊,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將來為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黨員師生們化身“動物科學魔法師”,結合畜牧類專業知識,設計了趣味動物科學互動問答, 將冷知識變成趣味謎題,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問答中思考。
活動中還準備了“套圈奪寶”游戲。孩子們被分為4個小組,每組配備了一名黨員老師進行指導。為了拿到第一名,黨員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制定“戰術分布圖”,將拋物線原理與團隊協作巧妙結合。套圈游戲不僅使孩子們放松了心情,鍛煉了他們手眼協調與策略思維,更在協作中加深了他們對團隊精神的理解。
活動最后,黨員師生為盧屋村童心港灣送去書籍、學習用品和玩具。學院建立了長期幫扶機制,為孩子們提供學習輔導和心理支持,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本次志愿活動過程中,黨員師生時刻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通過聊天,游戲等方式,用溫暖的話語和親切的笑容,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求,給予他們關心和指導,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溫暖與支持。
此次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收獲了知識、感受了雷鋒精神,也讓黨員師生們在實踐中加深了對雷鋒精神的理解,進一步鞏固了“畜力牧心”黨建品牌的影響力。
未來,黨支部將繼續深化“1555”黨建模式,探索更多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助力鄉村兒童的成長之路,讓這份溫暖與希望不斷傳遞下去,使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賴婕、周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