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6位省政協委員先后亮相,圍繞產業轉型、醫療健康、文化旅游等話題答記者問,談變化、說發展、獻良策。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文兵攝
盧瑛琦
1月24日上午,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省政協委員走上通道,直擊熱點話題,講述履職故事,凝聚奮進力量。
委員們注意到,近年來,江西文旅腳步不停,鄉村振興有效推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首位接受采訪的民進上饒市委會兼職副主委、上饒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局長梁麗娟帶來兩張照片,向大家展示婺源縣秋口鎮石門村的良好風貌。如何讓我省更多的傳統村落“活起來”“旺起來”?她建議,大力實施“傳統村落保護+文旅融合”工程,科學保護村落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尊重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注重傳承創新和產業融合,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激活村莊活態文化,培育鄉土文化人才,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2023年,南昌文旅頻頻“出圈”,由此成為“網紅城市”。對此,民盟南昌市委會主委、南昌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郭翀說:“一千多年前,王勃的《滕王閣序》就已讓南昌名揚天下,所以南昌的‘網紅’資歷非常老,并非新晉。”她認為,要將南昌從“網紅”打造為“長紅”,讓贛鄱大地遍開燦爛的文旅之花,應當立足文旅產業的三個“度”,即亮度、寬度、溫度,推動“文化+鄉村振興、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不斷擦亮南昌紅色文化、古色文化、綠色文化品牌。
“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有可為。”贛州市智能產業創新研究院名譽院長、冠英科技集團董事長王奇鋒以南康家具產業的蝶變為案例,講述數智化如何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他認為,要主動為傳統產業裝上“最強大腦”,推動產業的“智改數轉網聯”,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在生產方式、營銷手段、產品增值等方面為企業發展賦能助力。
九三學社南昌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南昌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院長王小磊是一名新委員。當他看到大家對“無屏時代”的期待,看到我省“1269”行動計劃力推的VR產業的廣闊前景,通過調研提出從VR核心硬件即“小快省”的LED發光技術破題的建議,為構建校企雙螺旋找到試點方向。他認為,政協委員履職離不開創新思維,要除舊布新、敢想敢為、謀求突破。
通道,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不時給人們帶來健康焦慮。宜春大海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海輝介紹,隨著“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相關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他認為,江西在發展大健康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希望未來省里能夠進一步加大對大健康產業的支持力度,著力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守護好孩子們的眼健康,就是守護好國民健康的未來。“近年來,低齡兒童成為‘小眼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讓我感到非常擔心。”省人民醫院眼科負責人賴平紅建議,要從小培養兒童科學用眼的習慣,鼓勵兒童多參加戶外活動,全社會攜起手來,讓孩子們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