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十周年科技創新專題新聞發布會召開。《若干意見》出臺以來,贛州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快速增強,全市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0.32%增加到2020年1.5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由2011年的92.13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56.58億元;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2011年的26家增加到2021年的1067家,累計入庫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多家,居全省前列。獲批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20個、省級創新平臺和載體144個。
科技創新引擎,釋放強大動力。十年來,贛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力量初步顯現,科創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加快推進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建設,省市共投入26億元,劃撥土地1132畝建設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約25萬平方米的科研用房將于年底全面竣工,已進駐院士、千人、杰青、百人等科研人員240名,組建科研團隊16個。啟動了14項科研攻關項目和首批13項重大科研項目,安排科研資金4億元;爭取縱向科技項目33項,總經費達4.06億元,其中國家級項目10項,經費3億多元;部署全國稀土重點實驗室、稀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和項目。同時,一大批科技項目成果落地應用、投產,取得顯著成效。
十年間,贛州重大創新平臺取得新突破。獲批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20個、省級創新平臺和載體144個,加快推進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贛南蘇區食品創新研究院落戶并掛牌運行;市級科研平臺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制定了《贛州市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管理辦法》《贛州市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管理辦法》《贛州市科研創新平臺三年行動計劃》,組建市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169個。
同時,贛州科技型企業群體快速壯大,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工程,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2011年的26家增加到2021年的1067家,總數列全省第二位。累計入庫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多家,居全省前列。孚能科技被評為全省首家獨角獸企業,好朋友科技、富爾特電子、裕豐智能等44家企業入榜獨角獸、瞪羚企業。
十年來,贛州科研攻關能力顯著增強。承擔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385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547項,特別是牽頭承擔了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10多項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制定印發《贛州市“揭榜掛帥”制項目試點工作方案(試行)》,2021年立項支持3項“揭榜掛帥”制項目,并有5項技術需求列入省“揭榜掛帥”選題。
2011年以來,贛州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129項科研成果獲省科技獎,先進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十年來共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16.26 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同時,贛州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江西聯通)接入國家頂級節點,深聯電路、贏家時裝等獲評全省首批“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企業。截至目前,贛州科技大市場整合科技成果41288條、技術專家2648位、科研院所132所、產業技術服務商202家,各類科技服務機構65家,征集發布企業技術需求258條,對接省內外高校及技術服務商近百家,簽約技術合同38項,交易金額7866.68萬元。
十年間,贛州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實現五個“零”的突破:國務院批復贛州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了國家級高新區“零”的突破;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組建,實現了國家級重大科研創新平臺“零”的突破;青峰藥業有限公司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準組建,實現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中國科學院贛江研究院建設落地贛州并掛牌運行,實現了國家級大院大所“零”的突破。中科院贛江研究院是中科院在江西設立的第一個直屬科研機構,也是中科院近十年來成立的唯一直屬科研機構。并從2013年以來,贛州先后承擔了10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現了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零”的突破。(文/曾倩)
來源:贛州市科技局